上篇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AED,那AED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误区您了解吗?下面带您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注意事项
1.环境安全:首先确保施救环境和患者脱离水源、金属环境。
2.贴电极片前,胸部毛发浓密者无法紧密贴合皮肤,应先清除患者过多的胸毛
3.迅速擦干患者胸部过多的水分或汗液,再贴电极片
4.不能在水中或金属等导电物体表面使用AED。如果患者躺在水中,要先将患者抬出,并擦干胸部再使用AED
5.避免将电极片贴在患者植入式除颤器、起搏器和药物贴片上,稍微避开即可。
6.金属物品:患者身上的项链、假牙等金属物品一般无需特意取下,只要确保电极片没有直接贴在金属上即可。但如果患者躺在金属床或金属表面上,需将其移至非金属表面或在身下垫上衣物隔离。
7.按照说明放置好电极片,如果电极片贴反了,不用取下重贴
8.对于8岁以下或体重<25kg的儿童,建议使用儿童电极片或儿童模式,贴放儿童电极片时,可采用前后位的方式,一片贴于前胸部正中,另一片贴于背部中央,以避免贴片重叠。
如果没有儿童电极片,可以使用成人电极片应急,确保电极片不重叠即可。
法律保护与常见误区
法律保护:你无需担心因施救而承担法律责任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84条明确规定:“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,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。” 勇敢施救是受到法律保护的。
常见误区澄清
1. “只有医生才能用AED”:错误!AED本身就是设计给非专业人员使用的。
2. “用了AED就不用做心肺复苏(CPR)了”:错误!AED和CPR是黄金搭档。在获取AED前后、在AED分析心律及电击后,都应立即持续进行高质量CPR(胸外按压30次配合2次人工呼吸,按压频率100-120次/分钟)。
3.“会电到别人或自己”:只要在AED提示“正在分析心律,不要接触患者”和“准备电击,不要接触患者”时确保所有人员没有接触患者,就是安全的。
4.我没学过急救,用AED会出错?
不会。AED有智能判断功能,只对需要电击的心律生效,不会误电健康人,且全程语音引导,跟着做就对了。
5.孕妇、儿童不能用AED?
孕妇可以用,电极片避开腹部即可;儿童需用专用pediatric电极片(部分AED会自带),没有的话用成人电极片也能应急。
6.用AED前要等医护人员?
等不起!心脏骤停时,“立即呼救(打120)+立即CPR+尽快用AED”,这三步同时进行才是最佳方案,普通人的操作能为医护到达争取关键时间。
在紧急情况下,如何快速找到AED
现在全国很多公共场所都已配备AED,你可以通过手机地图搜索“AED”查询附近位置。
记住:AED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属工具,它是给所有人的“救命钥匙”——今天多了解一点,明天可能就帮别人多活一次。
1.识别特征:AED通常存放在壁挂式红色或橙色的箱子里,箱体有非常醒目的白色心形闪电标识和“AED”字样。
2.线上工具:
在微信搜索“AED急救地图”或“上海AED地图”小程序(不同地区小程序名称可能略有不同,可尝试搜索“AED”),通常能通过定位帮你找到最近的AED。比如在郑州,请微信搜索:“郑州市红会AED地图”小程序,就能快速准确的找到附近AED所在位置。
支付宝等APP也可能有类似功能。
求助他人:在人流密集场所(如商场、车站、场馆),立即询问保安、客服、店员或工作人员,他们通常知道AED的准确位置并能快速取用。
3.常见配置点:地铁站、商场服务台、机场、火车站、学校校医室或体育馆、写字楼大堂、公园景区服务站、健身房泳池边或器械区墙壁等地方都可能配置了AE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