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定义:
肺动脉高压(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)指多种原因所致肺血管床结构和(或 )功能改变,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,右心扩张,出现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一组临床综合征。其血液动力学定义指:在海平面、静息状态下,经右心导管检查测定的平均肺动脉压>20 mmHg。
患者因长期缺氧嘴唇常呈蓝紫色,蓝唇这一引人注目的体征,常常与肺动脉高压相关联。它不仅仅是唇色的改变,更是体内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外在表现。
二、分类
临床上根据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、临床表现、血液动力学特点以及治疗的不同分为五类:
三、病因
1.肺动脉高压家族史
2.药物和毒物接触史
3.结缔组织病
4.先天性心脏病
5.门静脉高压
6.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
四、临床表现
肺动脉高压早期可无症状,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:
1.呼吸困难:常见首发症状,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,呈进行性加重
2.胸痛:常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
3.头晕或晕厥:常于活动时出现,有时休息时也可发生
4.咯血:通常为小量咯血,有时也可出现大咯血
5.其他:体力下降、乏力、活动气短、心悸,当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会导致声音嘶哑,双下肢肿胀、腹胀、纳差、少尿或无尿等。
五、诊断方法
1.超声心动图:用于肺高压的诊断筛查、病因鉴别和心功能评价等。
2.右心导管检查:为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,可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,测定心排出量,计算肺血管阻力。
3.其他辅助检查:血液检查、心电图、X 线胸片、肺功能检查等。
六、治疗方式
1. 一般及基础治疗:一般措施包括康复运动、育龄期女性避孕、接种疫苗、社会心理支持以及避免前往高海拔地区等;基础治疗包括吸氧,抗凝、利尿和强心药物应用等。
2. 特异性靶向治疗:目前已获批的药物包括前列环素类药物(曲前列尼尔、伊洛前列素等)、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(西地那非、伐地那非等)、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(利奥西呱)、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(司来帕格)和内皮受体拮抗剂(波生坦、马昔腾坦等)。
3. 手术及介入治疗: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和Potts 分流术、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、肺动脉去神经术。
七、日常注意事项
1.预防感染:每年常规接种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疫苗。预防感冒,避免去人多的场所。
2.适度运动:根据心功能分级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,避免剧烈运动,避免乘坐飞机或前往高海拔地区。
3.合理饮食:低盐低脂饮食,减少腌制食品等食物摄入,适当控制饮水量。
4.严格避孕: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的避孕。
5.情绪稳定:保持良好心态,学会情绪调节,避免紧张焦虑。
6.定期复查:病情稳定的患者每3~6 个月随访1次,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及时就诊,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