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认识常用抗结核药物
目前,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包括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、乙胺丁醇。不同药物各司其职,又相互配合:
Ø 异烟肼:杀菌力强,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菌有强大杀灭作用,但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,需搭配维生素B6服用。
Ø 利福平:可抑制结核菌RNA合成,服药后尿液、眼泪可能变成橘红色,属于正常现象。
Ø 吡嗪酰胺:在酸性环境下发挥杀菌作用,能有效杀灭潜伏在巨噬细胞内的结核菌,但可能导致尿酸升高,引发关节疼痛。
Ø 乙胺丁醇:主要作用是抑制结核菌生长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、视野缩小等不良反应,需定期检查视力。
二、服药原则:记住“五个必须”
1. 必须按时按量
抗结核治疗强调规律服药,每日服药时间误差不宜超过1小时。例如,医嘱要求早晨空腹服用,就固定在每天同一时段,切勿“想起来就吃,忘了就算”。随意漏服或延迟服药,会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稳定,给结核菌产生耐药的机会。
2. 必须全程服用
初治肺结核疗程通常为6 - 8个月,复治患者疗程长达8 - 12个月。即便服药2 - 3周后症状明显缓解,也不能擅自停药!结核菌生命力顽强,症状减轻不代表病菌已被完全消灭,中断治疗极易导致病情反复,发展为耐药结核。
3. 必须空腹服用
多数抗结核药物建议空腹服用(利福平、异烟肼、吡嗪酰胺等),即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。这是因为食物可能影响药物吸收,降低药效。若胃肠反应严重,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药时间,但需确保药物与食物间隔1 - 2小时。
4. 必须联合用药
治疗方案通常包含3 - 4种药物联合使用,目的是防止结核菌对单一药物产生耐药。所有药物需同时服用,不能自行增减药物种类。例如,若因担心尿酸升高擅自停用吡嗪酰胺,可能导致治疗失败。
5. 必须严格禁忌
治疗期间需绝对禁酒,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,增加药物性肝损伤风险;避免与其他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(如部分退烧药、抗生素)同服,用药前务必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品。
三、应对常见服药困扰
1. 漏服怎么办?
若发现漏服时间在12小时以内,应尽快补服;超过12小时则跳过此次剂量,下次按原时间正常服用,切勿一次服用双倍剂量,避免药物过量。
2. 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?
(1)胃肠道反应:恶心、呕吐等轻微不适可尝试少量多餐,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;若症状严重,及时联系医生,可能需调整服药时间或加用护胃药物。
(2)肝功能异常:定期复查肝功能是关键!若转氨酶轻度升高,医生可能加用保肝药;若明显异常,需暂停部分药物,待肝功能恢复后调整治疗方案。
(3)关节疼痛:由吡嗪酰胺引起的高尿酸血症,可通过多喝水(每日2000ml以上)、避免高嘌呤食物(如海鲜、动物内脏)缓解,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降尿酸药物。
3. 外出或漏带药物
建议随身携带7 - 10天药量,并提前了解目的地附近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,以备不时之需。
四、服药小技巧
使用药盒分装:将每日药物按早、晚分装,避免漏服;
设置服药提醒:通过手机闹钟、日历标注等方式强化记忆;
家人监督:告知家属服药重要性,相互提醒,尤其适合老年患者。
抗结核治疗是一场与病菌的“持久战”,规范服药是制胜关键。希望大家牢记这些要点,遇到任何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。坚持完成全程治疗,健康的生活就在前方!